让卫东猜到了一半。
如果没有沈翠月这骗门余孽,随时在耳边提醒这类江湖伎俩。
他都不会如此敏感防范。
感觉就是他帮助金卓群实现了这部剧的效果最大化,金卓群也特别擅长利用这种机会。
迅速打开了局面。
然后立刻吸引了一堆人马聚集到金卓群周边。
这种成功以后,到处都一片恭维和称赞,很容易让人飘飘然的产生那种建功立业成就感。
其中必然包含着围猎的祸心。
但沈老三肯定忽略了一个从改开后才迅速崛起的阶层群体。
沪海那趟她也没去参与体会。
这可不是普通的江湖手段。
凶险多了。
只不过这才几年时间,所有人还都在摸索中,没那么快形成套路化。
相比之下让卫东这边,他还更熟练些。
毕竟四十年来,他实际上都顶着救了施局长女儿的名头,在税务大院当门卫。
从老施逐渐发迹,功成名就,又跌落养老,整个过程中让卫东能一直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,既不跟着沾光跋扈,也没被落井下石。
多少还是有点情商经验在里面。
好比现在不愿沾着英烈的名气去直接赚钱,但只要挂着这个出品人名字,就已经能收获无数。
整个销售体系不用老大提,都迫不及待的拿去公关各级单位部门。
连江州跟商州的市里面也打电话来询问,你出品的那个电视剧有没有什么说法?
还在去年平京经济会议,江州这几位就在飞燕卫生巾厂,听说让卫东要投资拍这个电视剧。
后来金卓群他们去商州拍摄,老领导肯定更心知肚明。
他们都知道,让卫东有些其他的通天线,但这家伙从来没在工作中提过,起码跟他们打交道的所有工作中,没有任何越级行为。
所以他们也没通过让卫东去接触利用这些线。
但这次实在是太火了。
当年这位先烈就是驰骋在江州和商州,跟他搭档的两位后来都是超巨。
如果没这电视剧,真是全国都不知道有这号人物。
可见整个革命战争年代,有多少无名英雄默默消失在历史长河里。
所以这就好比三四十年后超级热度带动了江州跟商州。
现在这俩市里的各部门,跟省里、部里各方交流,都会动不动拿这来当话题。
也有点心动神摇。
反而是让卫东挠头:“能有什么说法,继承先辈遗志把这片山水建设得更美好,才无愧所托?”
这就是境界。
区别只在于有些人是喊口号,让卫东这真心实意却很清晰。
所以江州和商州市里面听了都哈哈大笑,对的对的,有这个心态就极好。
大家更有信心把局面做下去。
那么港商在江州规划投资的三十亿地产项目,也就心照不宣的展开。
这是在去年年底前来考察访问敲定的协议。
现在过了大半年,愣是等着沪海电子工业开发区有港商投资开工,让卫东的流金大厦裙楼基本完工,动物园二十层宿舍楼接近封顶的试验步骤走完,才开始展开。
已经是很有耐心了。
于是在这部电视剧的全国氛围加持下,似乎没有什么声音反对的低调开工。
很微妙的感觉,恰恰是先烈奋斗过的江州跟商州,不声不响的展开了房地产改革。
商州甚至还走到更前面,以农村人口为主的“集资购房”已经完成第一期入住,以城镇公务员取消福利分房改革为主的第二期正在蓬勃建设。
原本是奔着“自由市场”、“工厂改制”来的全国各地参观考察队伍,现在明显把视线重心都朝着旁边房改建设转移。
老领导也坚定不移的把房改作为自己在任的最后战役。
公开面对一茬茬的参观考察队伍,苦口婆心的讲述那套自己总结出来的农村建房、厂矿机关福利分房都不符合当前发展形势,要警惕金融资本过冷过热的瞎掺和,集中资源搞城镇工业化建设,带动就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理论方针。
这可是跟让卫东无关,他也从未把自己的做法提炼到这种理论高度。
看着丁海峰那边传递过来的商州讲话,他琢磨着也没啥大坑。
就在江州算是呼应这局面,动用港资开始投入江南区沿江一线的住宅小区建设,而且是起步就四栋二十层以上住宅楼。
目的是为了尽快形成给市中心的港资酒店、商业中心、写字楼拆迁安置房。
在西山大厦附近挑了俩街区,一座四星级酒店,一座综合性商业中心,一座写字楼分别开启施工。
这也是他跟港商在沪海达成的协议,沪海投入酒店、写字楼、住宅小区的规模,都要同步在江州展开。
池世明刚带队过去考察学习了圈港
第415章 眼界不够高,迟早要打倒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